安寧緩和醫療衛教資訊 五、居家照護指南

.病人出院回家時,如何照顧?

.居家照護時發燒之處置方法

.壓瘡傷口居家照顧及處理方法

.鼻胃管的居家照顧方法及注意事項

.導尿管的照顧

.密閉式人造皮敷料使用說明

.暈得寧貼片使用注意事項

.攜帶型可拋式自控止痛注射器

.抽痰法

.口腔護理

.會陰沖洗居家護理指導

.甘油球、萊潔灌腸法

.美足(美手)護理

.床上擦澡

.翻身的技巧

.被動運動

.背部叩擊

◎病人出院回家時,如何照顧?

不少病人與家屬認為當疾病到了末期,就會一直住到病人過世,而沒有出院的計畫。臨床經驗中許多病人的症狀受到控制後,都可以穩定回家療養。當病情不穩,有需要時,再回院接受照護。但是大部分家屬與病人,都會擔心若回家疼痛起來怎麼辦?發燒怎麼處理?或者咳血痰怎麼辦?若住不進來怎麼辦…?許多擔心都會影響出院的意願。其實若能症狀控制穩定及充分溝通處理所擔心問題,大部分的病人會希望回家療養。

本院有專業安寧居家護理師,病人家中至少有一人能在旁全日陪伴照顧,症狀已獲得有效控制者就可以回家調養,目前健保已給付末期病人安寧居家護理師居家照護訪視費用,家屬只要負擔醫療人員往返計程車費即可。本院目前收案服務範圍為台北縣市距本院單趟車程在30分鐘內地區,安寧療護專業人員會安排每週1-2次之家庭訪視。使病人可以安心的在家中,在最熟悉的環境中度過人生最後旅程。有意申請者請洽詢各病房護理站。

【家屬照顧病人原則】

  1. 當準備要出院時,應向護理人員學習如何照顧病人。並將相關技巧或注意事項,做成筆記,讓其他家屬也能參與照顧工作。
  2. 準備相關的醫療復健器材。如:病床、氣墊床、輪椅、氧氣製造機、抽痰機…等。可向醫療團隊詢問,需準備的器材,以提供病人居家照護的舒適性與生活品質。
  3. 提供舒適的居家環境。如:通風、陽光充足或無障礙空間。有些家屬會安排臥床病人住在客廳,如此可以看到家人進進出出,增進互動機會,不會都關在房間減少與家人親近的機會。當然在房間或客廳仍需尊重病人的意願。
  4. 鼓勵病人多下床活動或到戶外散步,增加人際互動機會。若病人喜歡熱鬧,不妨安排親戚朋友來探視,或安排平常病人習慣的娛樂活動。
  5. 需訂定輪流照顧表。避免照顧重擔落在一人身上,影響照護品質。
  6. 選擇一位家屬,負責與醫療團隊保持聯繫與溝通。

病人出院回家時,如何照顧? 列印下載

◎居家照護時發燒之處置方法

一、什麼叫發燒:

是指身體體溫持續升高超過口溫37.7℃(99.9℉),耳溫∕肛溫>38.0℃(100.4℉)。

二、發燒的現象:

  1. 皮膚潮紅、乾燥、口乾。
  2. 摸起來很溫暖或發燙。
  3. 呼吸次數增加、會喘。
  4. 心跳很快,超過每分鐘100次。
  5. 顫抖、起雞皮疙瘩、發冷。
  6. 脫水、口腔黏膜乾燥。
  7. 全身性酸痛或頭痛。
  8. 疲倦、虛弱、無力。
  9. 缺乏食慾。

三 發燒的處理方法

  1. 不要穿太多衣服,減少蓋被以促進散熱。
  2. 冷敷:使用冷毛巾放在前額,或使用冰枕置於腦後或額前。
  3. 可做溫水浴。
  4. 多休息。
  5. 飲食方面:應給予易消化的食物,如牛奶、稀飯,少給油膩的食物。
  6. 可開風扇或空調以降低室溫,但避免直接吹到病人身上。
  7. 除了心臟病或腎臟病人之外,應該多喝水,每天至少飲水1500至2000cc以上,可提供喜愛的果汁或飲料。
  8. 不可自購藥物:發燒一定有其原因,需讓醫師詳細檢查,不可以自作聰明亂服用藥物。
  9. 如有下列情況之發燒,應立即諮詢專業人員:
    1. 發高燒攝氏38.5度以上。
    2. 年齡小於三個月之小孩有發燒現象者,且併發嚴重感染。
    3. 任何發燒超過24小時有明顯其他身體症狀者。
    4. 嚴重疾病合併有發燒者。

四、預防發燒的方法

  1. 注意營養:平時應多注意營養攝取,尤其是為他命A&D與蛋白質的供給。
  2. 適當的運動與充分的休息。
  3. 少接觸有傳染病的訪客,如感冒等。
  4. 避免出入公共場所。

居家照護時發燒之處置方法 列印下載

◎壓瘡傷口居家照顧及處理方法

【執行步驟】

  1. 用無菌棉棒及0.9%的生理食鹽水擦掉傷口分泌物,直到清潔為止。
  2. 非感染性傷口可以不用優碘消毒。
  3. 擦上醫生所開的藥物。
  4. 已消毒過的紗布覆蓋傷口並固定(最好使用透氣膠布固定較不易刺激皮膚)。

【注意事項】

  1. 清潔傷口與擦藥都是由傷口中央往外環狀擦拭,不可來回擦。
  2. 換藥棉籤擦拭過一次後即予丟棄,不可反覆使用,以免造成傷口感染。
  3. 勿塗用不明藥物,以免傷口惡化。
  4. 為了使傷口好的更快,請特別注意病人的營養、傷口的消毒處理及個人衛生。

【壓瘡的預防方法】

  1. 保持皮膚清潔乾燥。
  2. 每1~2次小時翻身一次,並檢查易受壓部位皮膚狀況。
  3. 床墊應平坦勿過硬,床單、衣物保持平整、乾爽。
  4. 使用枕頭墊在易受壓部位,如耳朵、尾骨、臀部兩側、肩膀及骨頭較突出處。
  5. 不要用拖拉方式移動病人。

壓瘡傷口居家照顧及處理方法 列印下載

◎鼻胃管的居家照顧方法及注意事項

一、每次灌食前先確定鼻胃管是否在胃內,檢視方法:

  1. 鼻胃管刻度是否滑出。
  2. 用灌食空針反抽胃液,評估胃內容物是否已消化,確定無誤後,灌20cc溫開水後才能灌食,特別注意灌食時必須抬高頭部30-60度。

二、灌食後必須灌少許(約30-50cc)溫開水沖淨管子,避免胃管阻塞或食物在管內發臭。

三、固定胃管的紙膠布每天更換1次,更換時將鼻部皮膚用清水拭淨,清理鼻屎等分泌物,注意勿貼皮膚的同一部位,輕輕轉動但勿移動胃管所插入的深度。

四、灌食時若感覺不易灌入,可能是:

  1. 管子被食物阻塞—先用灌食空針反抽,再灌溫開水沖通管子,可重複此動作數次。
  2. 管子碰到胃壁受阻—可將胃管向外輕拉出約2cm,再用溫開水試灌,若管路通順再予以固定。

五、灌食完後,將灌食用具分開及洗淨陰乾,且置於有蓋容器內。

六、注意事項:

  1. 管灌食患者應每日給予口腔護理及鼻腔清潔。
  2. 管子應避免受壓、扭曲或灌食時被拉出。
  3. 管灌食物的溫度應維持溫熱(約人體體溫),灌食速度宜緩慢。
  4. 灌食中及灌食後均應預防空氣進入胃內。
  5. 意識不清、躁動的病人應預防管子被拉出,必要時可將病人的手予保護約束,避免因短時間的反覆抽管造成病人損傷。
  6. 每次灌食前,用灌食空針反抽,確定鼻胃管是否在胃內,同時可觀察殘留胃內食物之性質及量,若有異常現象應通知居家護理師。
  7. 灌食過程中若患者有異常情形,如:不停咳嗽、嘔吐、發紺時、立刻停止灌食,密切觀察並聯絡居家護理師。

鼻胃管的居家照顧方法及注意事項 列印下載

◎導尿管的照顧

一、目的:

  1. 保持尿管通暢。
  2. 保持尿管清潔、預防感染。

二、注意事項:

  1. 尿袋應垂放於腰部以下,勿接觸地面,以防尿液逆流。
  2. 接頭不可鬆脫,應保持密閉,以防受污染;尿袋出口處應隨時關閉。
  3. 尿管不可扭曲或受壓,以防阻塞,而且不可拉扯,以防出血。
  4. 男性病人尿管正確固定的方法:尿管宜固定於鼠蹊近下腹部處。女性病人尿管正確固定的方法:尿管宜固定於大腿內側。
  5. 小腿尿袋的固定,應鬆緊合宜的綁於小腿處。
  6. 若情況許可,可鼓勵病人多喝水,每天維持尿量至少1500C.C以上,避免感染及尿道阻塞。
  7. 尿袋之小便量超過700C.C.時應倒掉,不可積太多,且倒尿時勿使尿袋出口處受到污染。
  8. 必須每天確實用肥皂,清水沖洗會陰部,以維持尿道口之清潔和乾燥。
  9. 長期放置導尿管者,原則上一個月更換一次尿管。有下列情況,則隨時更換:
    1. 尿管滑出。
    2. 尿管污染(如尿道口附近有黃白分泌物或惡臭時)。
    3. 尿管阻塞(如尿液自尿道口滲出、尿袋無小便流出、尿量驟減、或病人有尿液感或膀胱滿漲感時)。
    4. 尿管破裂。
  10. 如有下列泌尿道感染的徵兆發生,請通知居家護理師或就近就醫:
    1. 發燒,發冷。
    2. 尿道疼痛。
    3. 尿液混濁(不含長期臥床病人或嚴重骨轉移者)
    4. 尿道口分泌物增加。
    5. 持續兩天以上血尿。

導尿管的照顧 列印下載

◎密閉式人造皮敷料使用說明

一、 傷口及敷料之準備

  1. 用無菌換藥棉籤及生理食鹽水由內向外,環狀清潔傷口與周圍皮膚。
  2. 用無菌乾棉籤將傷口周圍皮膚拭乾,但傷口保持濕潤。
  3. 測量傷口大小並記錄,作為選擇敷料尺寸之依據。
  4. 選擇一片適當大小之敷料,其面積至少需要超過傷口周圍2~3公分。
  5. 撕去敷料之背膠,手指盡量不要觸摸敷料內之黏貼部分。

二、 敷料黏貼使用

  1. 以傷口為中心,將敷料一邊平貼後,再將其餘部分平整黏貼於傷口上。
  2. 黏貼後雙手輕按敷料四周,確保敷料完整黏貼於皮膚上。
  3. 視部位需要,敷料周圍可貼紙膠固定,敷料外層防水可淋浴並可避免大小便污染。

三、 敷料之更換

  1. 當傷口與滲液接觸後,會形成凝膠,由外觀可見到敷料有顏色改變、變軟及隆起現象。
  2. 當隆起部分接近敷料邊緣或有傷口滲漏時即需更換。
  3. 首先以一手輕按敷料周圍之皮膚,另一手輕掀敷料之一角,慢慢將敷料揭開。
  4. 於大部分傷口皆可發現有凝膠狀物質,此並非化膿,而是親水性物質與傷口滲出液之混合物,偶有異味,待清洗傷口後即可消除異味。
  5. 對於剛癒合的傷口則可以黏貼「超薄型」敷料,至新生皮膚完全正常為止,以防傷口再度受創。

註:

  1. 因敷料有清創作用,在使用初期,傷口之壞死組織被除去,傷口看似擴大,此乃正常現象,不用擔心,只要繼續使用,傷口即可改善。
  2. 若傷口滲液不多,敷料最久可貼7天,即需更換。
  3. 若傷口出現紅腫,疑似感染跡象,應就醫處理。

導尿管的照顧 列印下載

◎暈得寧貼片使用注意事項

一、性狀

暈得寧(Scopolamine 1.5mg)貼片,為一面積為3cm2之圓形經皮吸收貼片劑(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),使用時貼於耳後皮膚。其主成分以三天釋出1.0mg的速率持續釋出,經皮膚吸收,進入血液,以達到鎮暈止吐之藥效。

二、主成分

每片含1.5mg東良菪鹼(Scopolamine)。

三、適應症

  1. 預防或緩解動暈症(暈車、暈船、暈機)所引起之頭暈、噁心、嘔吐、頭痛等症狀。
  2. 減輕唾液分泌多、無法吞嚥及瀕死前之喉音(Death rattle)等症狀。

四、用法用量

  1. 使用時先由切口處撕開鋁箔包裝,取出暈得寧貼片劑,撕去透明塑膠護膜(請勿觸及貼片劑之銀色內面),將銀色內面貼於耳後無毛髮並已洗淨拭乾之完整皮膚表面。
  2. 藥效約4-6小時生效,每片藥效可維持72小時,72小時候另一耳後方再貼一片新的貼片。

五、副作用

貼片的副作用相當輕微,如嗜睡、倦怠感等,約40%的使用者有口乾的感覺;偶有視覺上之困擾,偶見興奮反應(以幼年及老年人較常見)。

六、注意事項

  1. 須置於小孩接觸不到之處。
  2. 貼上或去除後務必洗手;除去貼片後請將該部位清洗乾淨。
  3. 避免陽光直射,宜保存於陰涼處。
  4. 除非藥師、藥劑生或醫師指示,孕婦及授乳婦不建議自行使用。
  5. 勿超過建議劑量,若有副作用產生,應立即停藥就醫。

七、警語

  1. 除非藥師、藥劑生或醫師指示,請不要使用此藥。
  2. 12歲以下不建議使用。
  3. 本品不可與酒精性飲料同時使用。
  4. 使用本藥後,勿駕車或操作危險機械。
  5. 本品使用前後應徹底清洗雙手及所貼部位。

暈得寧貼片使用注意事項 列印下載

◎攜帶型可拋式自控止痛注射器

攜帶型可拋式自控止痛注射器(BAXTER Infusor),常使用於居家需要止痛等症狀控制的病人。

一、使用特性:

  1. 可拋式。
  2. 不需電源(利用氣囊的壓力)。
  3. 能使用多種藥物。
  4. 流速固定不需調整設定。
  5. 可連續輸入,也可併用手錶型疼痛自控鈕使用。
  6. 流速0.5㏄/hr,每3-5天須加一次藥,最大容量65㏄,7-10天更換1次注射器。

二、使用注意事項:

  1. 注意止痛器之氣囊有無縮小;了解藥物是否有注射進去。
  2. 注意氣囊內之藥物是否足夠,裝滿5天藥量時;氣囊長度約12公分;3天劑量時約6公分。氣囊內之藥物即將注射完約剩1公分長度時須提早通知居家護理師加藥。
  3. 併用手錶型疼痛自控鈕時,輕壓乙次即可放開;切記勿一直按壓不放,會造成氣囊內之藥物提早注射完(每輕壓一次約注入0.5㏄藥量)。
  4. 觀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現紅、腫、熱、痛之情形,如出現需更換注射部位。
  5. 皮下注射病人,須一星期更換一次注射部位。注意注射之軟針有無彎曲、移位或藥物滲漏之情形,如有出現以上之情形時請通知居家護理師重新注射並更換注射部位。

攜帶型可拋式自控止痛注射器 列印下載

◎抽痰法

ㄧ、目的:

維持呼吸道之通暢,預防合併症的發生。

二、適用狀況:

  1. 長期接受氣切造廔口之居家照顧病人。
  2. 痰多無法自咳之病人。

三、用物:

  1. 無菌抽痰管。
  2. 清水。
  3. 無菌手套。
  4. 抽痰機。

四、步驟:

  1. 洗手後準備病人:
    1. 先予翻身,背部叩擊。
    2. 給予100%氧氣使用。必要時給予蒸氣使用。
  2. 打開抽痰機電源,調整壓力在150-200mmHg之間。
  3. 將無菌抽痰管封套打開。
  4. 單手戴無菌手套。
  5. 以無菌技術取出抽痰管,並與抽痰機之管子連接。
  6. 以輕柔動作插入適當深度(約相當於氣切套管的長度)。
  7. 以旋轉方式抽吸痰液,使各個方向的痰均能抽到。
  8. 取出抽痰管後,抽取少量清水清潔抽痰管之口徑。
  9. 必要時可用此管抽吸口中分泌物。
  10. 抽完痰後可囑病人深呼吸或給予100%氧氣。

五、注意事項:

  1. 抽吸時間每次不得超過15秒以上,兩次抽吸時間最好間隔2-3分鐘。
  2. 灌食後30分鐘內請勿抽痰,以免造成嘔吐。
  3. 收集瓶液面超過1/2以上時,得予更換或清洗重覆使用之。
  4. 抽痰管之選擇,成人在14-16Fr之間;若由鼻抽吸可用10Fr抽吸管。
  5. 抽痰管插入時,勿按住管子之控制口。
  6. 抽痰期間若有異常情形,應立即停止並給予氧氣,注意呼吸變化。
  7. 病人照顧者須接受兩次以上之技術指導及回覆示教方能執行。

抽痰法 列印下載

◎口腔護理

一、目的:

  1. 保持口腔良好之狀況,預防及改善口腔黏膜乾燥、破裂之現象。
  2. 預防細菌在口腔內生長繁殖。
  3. 增加口腔的舒適。
  4. 為昏迷或不能自己刷牙之病人保持口腔之清潔。
  5. 減少異味,防止口臭。

二、用物:

  1. 海綿牙棒數支、或牙線。
  2. 彎盆或臉盆、漱口杯。
  3. 茶葉水、檸檬水、清水、稀釋的雙氧水、漱口水等。
  4. 護唇膏、毛巾、手電筒。

三、步驟:

  1. 晨起、餐後及睡前為重要清潔時間。
  2. 先以手電筒檢查口腔狀況。
  3. 協助病人採坐姿或半坐臥,舖毛巾於病人下頷(可使病人頭側向自己)。
  4. 置彎盆於病人下頷面頰,以呈接病人吐出之漱口水。
  5. 以海綿牙刷沾用物3,清潔口腔(包括牙齒、牙齦、舌頭、上顎及兩側黏膜),再以清水清潔。
  6. 最後塗護脣膏保持唇部濕潤,即告完成。

※附註:對於齒縫間之殘留物,可以軟毛牙刷輕刷後再以海綿棒清潔之。

口腔護理 列印下載

◎會陰沖洗居家護理指導

目的:清潔外陰部,除去異味,增加舒適,預防感染。

一、沖洗前:

  1. 用物準備:臉盆、溫水、肥皂、毛巾、杯子、沖洗壺、吸水尿布墊、便盆、吹風機。
  2. 洗手。

二、沖洗時:

  1. 注意病人隱私及保暖。
  2. 將防水尿布墊置於臀部下方。
  3. 用少許溫水滴在大腿內側,讓病人感覺水溫,以免燙傷。
  4. 在會陰處沖少許水後,抹上適量肥皂,再用溫水清洗。
  5. 男病人需仔細觀察有無破皮、皺摺處有無污垢,並撥開包皮清洗。女病人則需將陰唇分開來清洗,洗淨分泌物(無須刻意將小陰唇分開,以避免沖洗液流入陰道內造成感染)。
  6. 用小可愛沖洗壺或杯子裝溫水,由上往下的沖洗,以邊沖邊洗方式,洗淨肥皂。
  7. 用毛巾擦乾(由上往下)。也可用吹風機吹乾(注意吹風機的距離及溫度。注意距離不可太近,溫度不可過燙)。

三、沖洗後:

  1. 換上洗淨褲子。
  2. 整理用物。
  3. 洗手。

四、注意事項:

  1. 增加病人水分攝取,減少尿道感染機會。
  2. 每日會陰沖洗一至二次。
  3. 於大便後或分泌物多時協助沖洗。

會陰沖洗居家護理指導 列印下載

◎甘油球、萊潔灌腸法

一、目的:

  1. 軟化糞便,使其易於排出。
  2. 使腸內氣體排出。
  3. 手術前之常規腸道準備。

二、用物:

  1. 衛生紙。
  2. 尿布墊或看護墊或尿布皆可。
  3. 潤滑劑(JELLY)或凡士林(VASELINE)。
  4. 甘油球或萊潔灌腸器。
  5. 便盆或便盆椅。

三、步驟:

  1. 洗手。
  2. 準備用物。
  3. 拉上隔簾或屏風,協助病人脫褲至膝。
  4. 病人臥向左側且臀靠床邊,以尿布墊或看護墊墊於臀部。
  5. 執行灌腸:
    1. 將甘油球前端塑膠蓋移去,若使用萊潔灌腸器需以手握瓶蓋緣,從尖端將管子拉高至底為止,後再移去瓶蓋。
    2. 以潤滑劑或凡士林潤滑前端。
    3. 驅出管中空氣,再將甘油球前端完全插入肛門,擠壓入灌腸液;若使用萊潔時,將前端肛管插入後以手固定,另一手由底端緩慢將液體推入。(同時請病人張嘴哈氣以放鬆肛門肌肉)。
    4. 用衛生紙抵住肛門口,勿鬆手將甘油球抽出,請盡量憋住5-10分鐘。
    5. 解出後觀察排泄物之性質、顏色及量。

甘油球、萊潔灌腸法 列印下載

◎美足(美手)護理

一、目的:

增進舒適,促進血液循環、保持清潔。

二、用物:

  1. 防水中單。
  2. 尿布墊。
  3. 臉盆或水桶。
  4. 毛巾。
  5. 乳液。
  6. 中性肥皂。
  7. 吹風機。

三、步驟:

  1. 觀察雙腿皮膚情形,若有傷口、水泡、化膿、傳染、皮膚炎或正在放射治療的部位則不宜採用泡腳及按摩。
  2. 床尾舖上防水中單及尿布墊,防床墊弄濕。
  3. 給予病人適當的覆蓋,以維持隱私。
  4. 臉盆裝溫水,水量可泡至足踝處。
  5. 單腳放入水中,並合宜的支托住膝蓋。
  6. 用適量肥皂清潔搓揉足背、足底、趾縫間的皮膚。
  7. 視狀況更換乾淨的水。
  8. 浸泡時間以10-15分鐘為宜。
  9. 以毛巾擦乾雙足,尤其注意腳趾縫間的保持乾燥。
  10. 泡水後趾甲較軟,可小心修剪。
  11. 將乳液倒於按摩者手上,以輕柔、均勻的力量由足緣、足跟、足背、足踝、小腿、大腿方向作按摩。
  12. 按摩時間約10-15分鐘,視病人的需要。

【美手護理同美足護理之步驟。】

美足(美手)護理 列印下載

◎床上擦澡

一、目的:

  1. 維持身體的清潔、促進循環。觀察皮膚狀況、減少感染。
  2. 2. 增進舒適,促進良好護病關係。

二、用物:

  1. 清潔衣物。
  2. 臉盆(裝溫水)、洗臉毛巾、擦澡毛巾(棉質)。
  3. 肥皂(含乳霜為佳)、沙威隆(視情況)。
  4. 乳液或潤膚液。

三、步驟:

  1. 清潔原則:身體部位擦澡順序:臉【眼(上眼瞼及下眼瞼)⟶前額⟶臉頰⟶鼻部⟶耳部】⟶頸⟶上肢(包括腋下)⟶胸⟶腹部⟶下肢⟶背部⟶會陰部。
  2. 安全原則:維護病人安全,預防病人跌倒。
  3. 維護隱私:注意勿暴露應以衣服或毯子蓋妥未清潔部位。
  4. 先調整室溫,拉上布簾,調整病床高度。
    1. 擦洗程序:清水⟶肥皂⟶清水洗淨⟶擦乾為原則。
    2. 洗眼部:擦拭時請病人閉上眼睛,以毛巾的一角擦拭,毛巾的一角祇能擦一次,需換毛巾的另一角。(若有分泌物沾於睫毛時,請病人閉上眼睛,以濕毛巾敷於眼瞼2〜3分鐘,使之軟化再去除)。
    3. 泡洗雙手及雙足:請參照美手、美足護理。
    4. 若為女病人時,需將乳房向上托起,清潔乳房底部皮膚皺褶處。
    5. 會陰部清潔:請參閱會陰沖洗法。
    6. 使用乳液擦拭皮膚,若太乾燥的皮膚可增加潤膚。
    7. 次數或使用潤膚度較高的乳霜,擦拭過程亦有按摩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。
    8. 換上乾淨衣物,調回室溫。

床上擦澡 列印下載

◎翻身的技巧

一、目的:

  1. 維持病人皮膚完整,避免壓瘡的產生。
  2. 維持病人肢體功能位置;提供病人舒適的臥位。

二、適用情形:長期臥床或軟弱無法自行翻身的病人。

三、注意事項:

  1. 最少每二小時,一定要改變姿勢一次。
  2. 以枕頭墊於背臀部使身體成側斜姿勢。
  3. 雙小腿之間支托一枕頭,但避免雙腳相互壓迫。
  4. 調整頭部位置,避免頸部屈曲或歪斜,可利用捲軸作適當之支托,使頭頸部成一直線。
  5. 以捲軸維持足部適當支托以防垂足(垂足板視病人狀況)。
  6. 側躺時,將受壓側肩及臀微向外拉,保持60度角避免壓迫。
  7. 可利用小棉捲讓病人握住。
  8. 如有皮膚破損,避免患處再度受壓。
  9. 整理床褥,維持床單平整,避免於進食後半小時內翻身。
  10. 必要時可使用氣墊床,脂肪墊,或水球等工具以減輕壓力,避免壓瘡形成。

四、翻身枕使用方法參考說明:

  1. 標準枕:側臥時,用於支托背部或夾於兩腳中間。
  2. 嬰兒枕:墊骨凸處,如足踝、肩胛、手肘等,或支托於頸部、薦椎處,或不安患者單手或雙手抱著可增加安全感。
  3. 糖果枕:用於支托兩腳,或墊高水腫患肢,或不安患者單手或雙手抱著可增加安全感。
  4. V形枕:在半坐臥或坐姿時支托頸背部。
  5. 方形枕:側臥時,用於支托背部或夾於兩腳中間,或墊高水腫患肢。
  6. L形枕:側臥時,可同時支托背部並分隔雙腳。

※附註:各式翻身枕可依病人喜好及個別狀況調整使用。

翻身的技巧 列印下載

◎被動運動

一、目的:

  1. 維持病人關節的正常運動及肌肉強度。
  2. 預防肌肉攣縮或關節僵硬變形。
  3. 促進血液循環。

二、適用狀況:

  1. 長期臥床。
  2. 肢體因疾病的軟弱,以致活動減少或無法活動者。

三、注意事項:

  1. 向病人說明做運動的重要性。
  2. 協助運動時間、宜在飯前或飯後一小時。
  3. 將病人置於最舒服之位置,避免不必要之暴露,活動部位太緊的衣服、繃帶或背架應鬆開。
  4. 運動前可視情況給予熱敷按摩以鬆弛肌肉。
  5. 需固定近端關節、支托遠端關節,動作緩慢而柔和,原則上一天三回,每個動作重複5-10次。
  6. 活動進行中,應注意觀察病人情況—意識狀況是否變化?被活動之肢體顏色、溫度是否改變?是否引起疼痛?
  7. 適時給予病人表達感受及鼓勵,以增加其信心。
  8. 禁忌:
    1. 風濕性關節炎的急性期。
    2. 脊椎不穩定骨折的病人。
    3. 惡性骨轉移的病人。

被動運動 列印下載

◎背部叩擊

一、目的:

使黏附在支氣管壁的濃稠痰液因受震動而較易咳出。

二、適用狀況:

  1. 肺部分泌物黏稠或量多者。
  2. 長期臥床或固定不動者。
  3. 咳嗽能力差者。

三、注意事項:

  1. 先了解痰液聚集部位,讓病人將枕頭抱在胸前臥向左側或右側(可藉胸部X光片或聽診呼吸音找出痰液積聚處)。
  2. 叩擊肋骨覆蓋之胸廓,勿叩擊脊椎及軟組織部位(如乳房,腹部)。
  3. 叩擊背部時該部位先墊毛巾,將手做成杯狀,用腕部力量,有節律的叩擊胸壁,勿直接拍打胸壁導致疼痛不適。
  4. 叩擊時病人最好採橫膈式呼吸,可在呼氣-吸氣期間執行。
  5. 同一區域至少連續叩擊3-5分鐘。
  6. 叩擊後鼓勵病人將痰液咳出(或請護理人員來抽痰)。
  7. 進食後一小時內避免做叩擊。
  8. 如有顱內壓升高之徵象如頭痛、噁心、嘔吐情形,通知醫護人員。
  9. 灌食後30分鐘勿背部叩擊以免造成嘔吐。

四、禁忌:

  1. 整個區域已知或懷疑癌症、或轉移病變。
  2. 當執行扣擊時,反而引發病人支氣管攣縮時需停止扣擊。
  3. 叩擊部位有出血瘀斑情形。
  4. 抽搐發作。
  5. 異常肥胖者(因力量波無法充分穿經脂肪組織)。

背部叩擊 列印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