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寧緩和醫療衛教資訊 一、身體症狀控制

.末期病人的疼痛(病人/家屬衛教)

.末期病人之呼吸困難(病人/家屬衛教)

.末期病人噁心嘔吐(病人/家屬衛教)

.末期病人之營養與水分(病人/家屬衛教)

.末期病人之譫妄(家屬衛教)

◎末期病人的疼痛(病人/家屬衛教)

*90%以上的癌症疼痛是可被有效控制且獲得緩解的。

【何時需要使用或調整止痛藥?】

常有突然的疼痛產生或因疼痛而無法走路或移動,甚至睡覺睡到一半會痛醒......,這些都是調整止痛藥的時機。

【如何清楚表達疼痛?】

盡可能將疼痛完整描述,使醫療團隊能更快速的解決您的疼痛。

  1. 疼痛的部位在哪裡?疼痛已發生多久了?每次痛會持續多久?
  2. 疼痛常在什麼時候發生?例如:吃飯時、走路時、睡覺時。
  3. 疼痛嚴重度?一般常以0~10來區分-0分:完全不痛;5分:中度痛;10分:非常痛。
  4. 疼痛的性質為何?(抽痛、麻痛、悶痛、刺痛、酸痛…)。神經性疼痛需使用特殊藥物。
  5. 當身體移動時才痛,或一直持續的痛?

【止痛藥有哪些副作用?】

鴉片類的止痛藥(如嗎啡、吩坦尼貼片)可能引起便秘、嗜睡、噁心、嘔吐,非嗎啡止痛藥(如阿斯匹靈等)有的會有胃刺激,建議飯後服用或合併胃藥服用。鴉片類止痛藥(嗎啡、吩坦尼貼片)引起之便秘、嗜睡、噁心、嘔吐等副作用要如何處理?

  • 便秘問題:多吃含纖維素之蔬菜、水果、攝取適當的水分、適量運動,如仍有便秘情形,醫護人員將合併軟便劑使用或其他方法協助處理。
  • 嗜睡問題:常發生在使用止痛劑的前幾天,如果想睡覺就休息,不要開車、煮飯、爬樓梯、拿重物,注意安全,如過幾天仍未適應,請告知醫生調整用藥。
  • 噁心、嘔吐問題:除鴉片類止痛藥物外也可能是腫瘤本身、化學治療、放射治療或其他藥物引起。如果持續噁心、嘔吐,務必請告知醫師調整藥物。

【結語】

末期病人的疼痛,是非常辛苦的,但安寧團隊會盡力使病人的疼痛降至最低,並期望病人的生活品質提升,享受每一天的生活。

末期病人的疼痛(病人/家屬衛教)列印下載

◎末期病人之呼吸困難(病人/家屬衛教)

呼吸困難是一種病人自覺空氣不足,或呼吸費力的感覺。呼吸困難常困擾末期病人。因窒息的感覺令他們驚慌害怕,甚至聯想到死亡。即時的處理原則是盡量減輕病人的恐懼感,並慢慢舒緩緊張情緒,用簡單而適當的方法助其恢復呼吸暢順。

【造成呼吸困難的原因】

肺部感染、痰困難咳出、肺部積水、腫瘤壓迫氣管或肺部,心臟衰竭、貧血等因素都會引發呼吸困難。極度的疼痛、焦慮、害怕的情緒,亦會加重呼吸困難的感覺。

【如何陪伴呼吸困難的病人】

  1. 照顧者需先穩定自己的情緒,評估呼吸困難的感覺從何而來?是否按時吃藥?是否伴隨疼痛?是否有痰堆積在喉部?氧氣管是否掉落?氧氣流量是否適當?姿勢是否舒適?是否有其他事情影響病人的情緒?
  2. 評估病人是不是有哪裡不舒服,通常疼痛、感染發燒也會引起呼吸加快,造成病人更喘。
  3. 檢查病人是否有痰堆積在咽喉,若有則予拍痰、化痰、抽痰等方式協助去除痰液。
  4. 用枕頭墊高頭部或坐起,讓病人頭部抬高45 ~90度,或採取能讓病人舒服的坐姿或半坐臥姿。
  5. 增加空氣流通,開窗,可用小風扇讓微風吹向病人,以使其感受空氣流動。
  6. 指導用鼻吸氣,然後用口將氣慢慢吐出來,這是深呼吸的方法。可以跟著病人一起深呼吸-要病人跟著你做,例如:『來,吸,再吸,好,很好,現在慢慢吐氣,吐,再吐,好棒,我們再重來一次』。
  7. 盡量穿著寬鬆衣物,解開患者前襟釦子、胸罩勾子。
  8. 當病人使用氧氣或張口呼吸時,口腔常會乾燥,可買噴霧瓶,內裝開水以利濕潤口腔,或常漱口以減少口唇乾燥;亦可塗少許凡士林或護唇膏保溼。
  9. 醫療團隊會使用止喘(葯)藥以降低呼吸困難的情形。

呼吸困難是非常不適的感受,當病人面臨呼吸困難的狀況時,家人的愛與陪伴對病人非常重要,常可有效降低因呼吸困難所造成的內心害怕與焦慮。

末期病人之呼吸困難(病人/家屬衛教)列印下載

◎末期病人噁心嘔吐(病人/家屬衛教)

*60%癌症末期病人都會發生噁心嘔吐,但多數是間歇性發生的。

【一、引發噁心之因素:】

發生原因可能包括腹脹、腹腔腫瘤壓迫、口腔或全身性感染、特定藥物或化學治療藥物副作用、癌細胞轉移至腦部致腦壓升高或影響神經中樞平衡功能、頭頸部放射線治療後、電解質不平衡、情緒因素如焦慮、情感波動等。由於常為多種因素同時存在,因此需要作詳細評估,及病史資料,以確定出可能誘發因子,對症下藥。

【二、大部分的噁心感是可以處理的】

(一)噁心嘔吐時家屬該注意些什麼

  1. 協助病人採側臥以防嗆到。
  2. 紀錄噁心嘔吐的時間,嘔吐物的量、特性。回想噁心嘔吐是否同時發生,及可能誘發的因子。
  3. 嘔吐後需協助口腔護理。

(二)緩解噁心嘔吐的可能方式

  1. 休息;暫停進食;若因腸胃道出血或阻塞症狀時(如,一吃就吐時),可能需休息幾餐,等發炎狀況減緩後再進食。
  2. 使用治療性及預防性藥物。
  3. 鼓勵說出心中之擔心及害怕。
  4. 分散注意力法(DISTRACTION)如聊天,能忘卻噁心的痛苦。
  5. 古典音樂或病人喜愛的音樂,可放鬆精神。
  6. 可嘗試使用具鬆弛效果的芳香精油,或柑橘類精油。
  7. 定時口腔清潔。少量多餐;避免太甜、油膩食物。
  8. 進食後採坐姿休息,若立刻平躺,易引發食物自胃逆流至食道及噁逆現象。
  9. 注意進食及水分攝取情形、因會影響電解質之平衡。

末期病人噁心嘔吐(病人/家屬衛教)列印下載

◎末期病人之營養與水分(病人/家屬衛教)

*有高達80%的末期病人有食慾不振及進食問題。

【為何末期病人食慾不振?】

  • 腫瘤造成人體代謝功能改變/末期不適症狀造成進食減少:
    腫瘤細胞會分泌抑制食慾的細胞激素,並消耗體內的醣類、脂肪與蛋白質,因而造成病人消瘦。末期病人許多症狀也會影響食物的攝取,例如:吞嚥困難、噁心、嘔吐、口乾、口腔潰瘍、口腔念珠菌感染、疼痛、腹瀉、味覺改變等;另外心理因素也會影響食慾,例如對未來不可預期的焦慮或沮喪;長時間住院、臥床,生活缺乏樂趣,心情鬱悶;疾病帶來的失落…等,皆會影響心情,使人食之無味,胃口降低。

【如何協助食慾不振的病人進食】

  • 詢問病人想吃什麼:依照病人喜好準備食物,病人接受度較高,也較易吃得多。
  • 增加進食的氣氛與創意:吃飯講究氣氛,可讓病人從病床上移至餐桌,並與家人共同用餐,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慢慢吃完。或在碗碟上動腦筋:用較小或精緻的餐具,讓病人不會因為吃不完而感到挫折,有時也在食物上多點裝飾,使食物更可口及吸引人。
  • 盡量準備軟食或流質的食物:越軟或流質的食物較易吞嚥,病人的接受度也較高,例如:稀飯、米湯、布丁、蒸蛋、冰淇淋…。有時也可自行製作果汁,或將固體食物絞碎呈糊狀,以方便進食。

【如果病人吃不下,是否需放置鼻胃管?】

不一定。雖然在東方,食物就是愛與關懷的象徵,但若病人因病程進展而吃不下時,即使放置鼻胃管,往往對體力幫助有限,反而增加病人的不適。是否放置鼻胃管,需視病人本人對鼻胃管的接受度而決定,以使病人獲得最舒適及最人性的照顧。

【如果病人吃不下,是否需給予靜脈營養?】

不一定,需視病人情形而決定。因部分末期病人因病程進展,即使提供充足的靜脈營養也無法被身體所吸收運用,反而可能增加腹水、胸水或肢體水腫的情形,而造成更大的負擔,因此,需審慎觀察評估靜脈營養對病人的利弊,以使病人得到最好的照顧品質。

末期病人之營養與水分(病人/家屬衛教)列印下載

◎末期病人之譫妄(家屬衛教)

  • 譫妄是大腦非特異性的功能失調,所引起意識紊亂的情形。末期病人出現譫妄常因藥物,身體電解質不平衡,或腦部轉移引起,也可能因身體多重器官衰竭所造成,此現象亦被稱為臨終前躁動。譫妄常見的症狀包括:注意力不集中、短期記憶障礙、神智混亂、語無倫次、躁動不安、焦慮、憤怒、憂鬱、激進行為、日夜顛倒及出現視幻覺及聽幻覺的情形。
  • 臨終病人高達40%-75%有臨終譫妄的現象。

【如何照顧譫妄病人】

譫妄是一種生理現象的反應,而不是「瘋了」,這種症狀在一天中的波動大,但仍有清醒的時期,應該視為神智清楚者對待,必要時需給予鎮靜、安眠藥物使用。當病人出現譫妄情形時,照顧原則如下:

  1. 評估是否有其他情緒上之理由(壓力、焦慮或憂鬱)或外在的不適,例如疼痛、便秘、尿液滯留、太冷、太熱、環境改變等因素。
  2. 以熟悉的環境、事物來緩解病人的焦慮。例如攜帶家中熟悉的床單或床旁物品及病人習慣使用的睡衣等。
  3. 開燈播放熟悉音樂、電視或收音機等感官刺激有時會使病人較為安定。
  4. 若病人要求下床,應考慮其安全性及體力狀況,協助其走動或輪椅外出。
  5. 當病人出現煩躁、不安的情形時,盡量以簡單的字眼,安撫其不安的情緒,並需保護安全避免受傷,有時可告知病人現在的時間(年、月、日、時),並告知我是×××,我會一直在你身邊陪伴你。盡量避免與病人爭辯其妄想或幻覺。

【結語】

當病人出現譫妄時,主要能安撫其不安的情緒,並保護病人安全避免受傷。此時家人的陪伴、愛與關懷比任何的藥物都來的重要,因為,在人生最後階段,只有親人的陪伴、愛與關懷能讓末期病人有勇氣面對生命的每一天。

末期病人之譫妄(家屬衛教)列印下載